文化友善

Publish Date | 2022/09/10 07:18
以內容產業為核心,使文化走入生活
1. 推廣閱讀,提升人民幸福感:

根據研究,閱讀可以促進自我對話、思考並且增加新知,有提升幸福感的作用。反之,長期使用3C產品與社群軟體,則會增加焦慮感,造成身心的問題。台灣長期把「讀書」與「升學考試」綁在一起,造成閱讀風氣不盛,非常可惜。


透過活動、影視作品、KOL與自媒體的推廣,讓市民們認為「閱讀是很潮的事」,不但可以增進市民的身心健康,還能夠在過程中自然進修提升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,更可以促進內容產業蓬勃發展。閱讀其實就是與世界接觸,無論是喜歡知識還是故事,總能找到適合的書。


2. 鼓勵開發在地化題材,使歷史與文化被賦予新生命:


過往談到文史,都流於知識性,缺乏生活化、故事化的包裝,所以無法走入市民的日常。台北市其實有非常多的古蹟、文化景觀以及城市故事,但都沒有被好好活化。其實市民永遠在期待故事,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城市,如此精彩。


我們應該結合內容創作者,透過獎助鼓勵開發在地化題材,讓歷史與文化充滿小說、漫畫、音樂、影視、綜藝節目等等,就像我們在看日劇韓劇時,也無形的吸收了許多當地歷史與文化那樣,我們應該幫助市民挖掘自己的寶藏。


3. 提供創作者田調協力,降低田調難度:


過往在地題材的開發困境,來自於資料搜集與田野調查的難度,導致創作者必須同時身兼記者、文史工作者與說故事者多種身份,對個人能力的要求門檻過高,也讓許多創作者對在地題材怯步。


北市府應設立相關窗口,供創作者進行諮詢並且提供田調資源、引薦適當的專業人士,使創作者能更容易取得正確的資料,並且專心投入創作。


4. 擴大漫畫人才培育與獎助:


漫畫是兼具圖文的故事載體,可以用影視百分之一的成本,生產出讓讀者容易接收、傳播的故事內容,是小說創作與影視之間的理想橋樑,也是IP開發很好的測試前哨站。日漫、美漫與韓漫也都成為當地影視內容的重要孵化場域,台灣應該大力推動。


但台灣的漫畫人才因為長期被忽視而有明顯的短缺,我們需要透過大量的獎勵投入,使漫畫家與助手們能夠透過不斷的實際創作,增進經驗、累積作品,使整體產業能興盛發展。


5. 扶植投資在地IP,增加國際能見度,成為經濟火車頭:


《哈利波特》、《鬼滅之刃》、《與神同行》、漫威英雄⋯⋯一個成功的IP,可以帶動各種周邊產品、合作、活動以及觀光,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是非常有價值的寶藏。


台北應該要大力投資扶植在地的IP開發、推廣,一方面能做到文化輸出,增加國際能見度,如韓流一般提升韓國的國際形象,二方面也能成為經濟火車頭,帶動各種產業發展。


6. 促進創作者交流、媒合:


如今國際的創作都以團隊為主,單打獨鬥的創作者很難殺出重圍。但創作者大多天性較為內向,既使想與其他人合作,也不太知道怎麼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。


市府應該促進創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媒合,使創作者之間能發揮1+1大於2的加成效益,加速內容產業的發展。


7. 建設拍片基地,降低拍攝成本並創造觀光效益:


現今影視拍攝成本有很大部分會花在場景上,但其實有許多類型的場景是重覆的,例如手術室、辦公室、日據時代的街道等等,每次搭景拍攝完畢後,場景往往都是就地拆毀,非常可惜。


如果能由市府進行規劃,建設拍片基地,並且提供能夠讓多個劇組共享的場景,如此可以降低整體產業的拍攝成本,拍片場景也會創造很高的觀光效益,促進經濟。


8. 引進企業廣告與公關資源,使創作者的工作能夠更多元化,創造更多商業可能性。


台灣本土的市場較小,創作者如果單靠作品的銷量,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收入。但此同時,企業每年都有大筆的廣告費與公關費,如果能與創作者之間做結合,透過客製、置入、聯名等等方式,企業獲得了好的形象,創作者也可以有好的收入。


目前產業的整體狀況是企業端為了避免同時接觸大量創作者的麻煩,通常只會選擇自帶流量的自媒體創作者,但其實有許多專心耕耘內容的創作者可以開發出更優質、長期的內容,市府如果能夠提供媒合、引薦、促成,會是多贏的局面。